近几年,中国汽车出海势头迅猛。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中国汽车出口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不仅出口数量持续增长,中国汽车的出海“版图”也在不断扩大,已延展到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更在产品设计和智能化方面快速“圈粉”。
在浩浩荡荡的汽车出海大潮中,如何讲好中国品牌故事、让世界爱上中国车?如何实现销量与品牌的同步提升?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细分市场的适应性?
近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主办的“2023中国汽车出海(天津)论坛”召开,相关专家和学者针对自主品牌出海这一新趋势,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表示,中国汽车出海是历史的必然,对中国、对全世界都是好事。中国汽车出海的蓬勃之势既体现了中国汽车对世界市场的反哺,也是中国汽车践行国际化道路的生动体现。
“出海的挑战和机遇都很大,不可盲目乐观。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汽车出海必然遇到更多更为复杂的挑战。”王侠说,车企们要学会分散风险,并坚持长期主义,善于发现和培育更多新兴市场,让全球化的路越走越宽。
前不久,欧盟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这一事件引来多方关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EDP讲席教授、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认为,中国汽车在欧盟是否会遭受实质性的阻碍,沟通和交流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产业和政策层面达成共识的可能依然存在。
他表示:“过去在摩托车出口上,我们有过一些惨痛的教训。大家一拥而上,因为缺乏品质、缺乏质量、缺乏后续的服务,导致结果不佳。这样的状态是大家所不愿意看到的。”
薛旭建议,自主品牌应建立愿景分析、区域目标观察等行业联席机制,整合并分享出海的一手信息,同时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良的国际发展环境。
在论坛上,来自比亚迪、长安、北汽、蔚来、合众等多家车企的负责人,也对自主品牌出海的现状和未来,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更好地团结国内外各方汽车营销人才,掌握国际先进的营销与品牌思想,建立中国汽车国际营销和品牌重大问题的思想交流、智库研究平台,中国汽车贸促会中国汽车国际战略专家委员会也在论坛上正式宣告成立。
“接下来,中国汽车贸促会中国汽车国际战略专家委员会将邀请汽车行业、产业链资深专家加入,围绕汽车国际营销与品牌的相关重大问题,组织开展产业理论与应对战略研究,推动中国汽车国际化行稳致远,为中国汽车在中国经济现代化中发挥支柱作用提供思想与实践的力量。”王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