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俄罗斯车市大变天!中国品牌销量“大跳水”,丰田重回前十

entry image

中汽数研近日发布的俄罗斯9月份汽车销量榜单,让所有关注中俄贸易的人都大跌眼镜。虽然从榜单前十的席位来看,中国自主品牌依然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六个席位被我们拿下,但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品牌的销量在俄罗斯集体遭遇了“滑铁卢”。


具体来看,俄罗斯本土品牌拉达依然是销冠,但其销量同比大跌了24.6%。而紧随其后的中国品牌哈弗,9月销量同比下滑15.5%。更让人心惊的是吉利、奇瑞和长安。吉利的跌幅接近40%,而奇瑞和长安更是双双遭遇了50%左右的“腰斩式”下跌,成为榜单中跌幅最明显的品牌。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沉寂多年的日系品牌丰田,居然在9月份重回榜单前十,销量同比增加了48.8%。这不禁让人疑惑: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好日子,真的要到头了吗?



态度/观点:政策变天,中俄汽车市场的“蜜月期”结束了?

这次销量的集体暴跌,绝不是偶然。它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政策环境的巨大转变。

还记得吗?过去几年,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美日韩等传统汽车巨头纷纷撤出俄罗斯市场。这为中国品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真空期,我们迅速抓住了机会,实现了在俄罗斯市场的井喷式增长,赚得盆满钵满。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中国汽车“走出去”的黄金时代。

然而,风水轮流转,世事难料。俄罗斯政府在2025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政策,直接对中国的出口模式造成了致命打击。

首先,是进口关税的大幅上调。从2025年1月起,俄罗斯对进口汽车的关税从原来的水平提高到了惊人的20%至38%。这意味着,我们出口到俄罗斯的每一辆车,成本都大幅增加。

其次,车辆报废税也跟着暴涨,幅度高达70%至85%,而且还会逐年上涨。这双重打击之下,俄罗斯市场的汽车平均售价飙升至335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5万元),这对普通俄罗斯消费者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政策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大幅提高进口成本,迫使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本地建厂,实现本土化生产,同时保护本土汽车产业(比如拉达)。这导致了俄罗斯整体汽车市场的极度降温,中国汽车出口量在今年1-8月下降了55.9%,直接把我们从“蜜月期”拉回了现实。

这次的销量榜单就是最好的佐证。你看,同样是吉利,与白俄罗斯合资的BELGEE品牌,因为是本土化生产,销量居然同比暴增了128.2%,成为榜单中的最大赢家。这充分说明,俄罗斯对进口车和本土生产车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结尾: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车企该如何抉择?

这次俄罗斯市场的巨变,给所有正在“走出去”的中国车企上了一堂深刻的课:依赖单一出口模式,尤其是在地缘政治敏感地区,其风险是极高的。政策环境就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昨天的“香饽饽”今天可能就变成了“烫手山芋”。

面对俄罗斯市场从“出口红利区”转向“本土保护区”的转型,中国车企必须做出战略调整。要么,像吉利BELGEE那样,果断拥抱本地化生产,将工厂设在俄罗斯或者白俄罗斯,享受政策优惠;要么,就必须寻找新的出口市场,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丰田的重回榜单,也提醒我们,传统巨头并没有彻底放弃这个市场。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取得的优势只是暂时的,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未来在俄罗斯市场,比拼的将不再是简单的出口量,而是本土化生产能力和供应链的深度融合。

Comments

    No more

Leave A Comment